曾水波:石材行业中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天下
人物名片:曾水波
政协南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南安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届执委会 副会长
南安市石材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
石井镇创新社会管理基金会 副会长
福建三利石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南安市三利石材工艺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作为南安石材行业的开拓者,曾水波是相当成功的。这位来自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荷楼村的南商,还未到不惑之年,就已经拥有了两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石材行业中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天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这一切都让曾水波倍感幸福。
行驶在南安官桥—水头—石井一带,永定红、四川红、汉白玉、黄龙玉、闪电米黄……各式各样的石材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在“官水石”,石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里的石头来自世界,也装饰了世界,国际上诸多经典建筑的舞台上都少不了南安石材的身影。而将南安石材推向世界舞台的幕后“导演”正是一批又一批来自福建南安的商人,他们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打拼着自己的事业,用辛勤的汗水和非凡的智慧,演绎着“爱拼敢赢”的南商精神。曾水波,正是这无数南商中平凡却又特别的一员。
曾水波身上有着70年代人敢拼敢闯的精神,举手投足之间,隐隐地透露着一丝沉稳和果断。从最初的一个石材切割工,到现在成为福建三利石业有限公司、南安市三利石材工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水波身上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呢?
磨砺
为生存 勇闯京城
1995年,对刚刚踏出校门的曾水波来说,温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正当曾水波面对前途彷徨无措的时候,亲戚的一个建议为曾水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去北京闯一闯怎么样?”正所谓“少年壮志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为减轻父母的重担,曾水波毅然决然地踏上了 “北漂之旅”。 “我记得很清楚,离开老家那天刚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曾水波回忆说。回头凝望着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南安,好强的曾水波在心里为自己定下目标:“我一定会闯出名堂来的!”
来到北京后,曾水波进了亲戚办的一家石材加工厂,这是他与石头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是亲戚的加工厂,但是曾水波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权”。他决心从基层的石材切割的学徒工做起。时间证明了,曾水波的决定是明智的,这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人联想到的不仅是宏伟迷人的北国风光,更有那寒风刺骨的严寒。“那年北京的天气特别寒冷,我的手被冻得长满了冻疮,疼得都快动不了了。”曾水波看着手上的老茧微笑道。当学徒的日子虽然艰苦,曾水波却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天性。他告诉自己,既然当初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经年累月地累积而成的。两年的“北漂”生活,凭着执着与不懈地努力,曾水波用自己的汗水书写着“有志者,事竟成”。从刚入门的切割工逐渐成长为一位独挡一面的厂长,曾水波用两年的时间在北京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收获
人生中的第一桶“石“金
1997年的春节,曾水波怀抱一颗大展宏图的雄心回到阔别两年的故乡——南安水头。那时,南安水头石材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早期的石材一条街也才初具雏形。
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凭借的丰富的石材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眼光,从石材切割工到石材加工厂厂长的曾水波决心创办自己的石业。
经过对家乡石材市场的深入调查,睿智的曾水波看到了水头石材市场发展的巨大前景。“那时水头石材生产还是以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为主,而且数量不是很多,市场竞争也不会太激烈。”曾水波笑着说。此时,曾水波已经对市场有了深入地了解,更熟悉石材生产、销售等环节,于是曾水波决定放弃北京优厚的待遇,回老家自立门户,做石材生意。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曾水波拿出在北京时候省吃俭用的积蓄,开始在水头一步步摸索着做起了石材贸易生意。“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从事石材外贸生意,从广东、广西一带买入石材,然后再出口国外去,通过两地的差价来换取一点利润。”曾水波回忆说“那时做石材外贸的人还不是很多,生意还是比较好做的。”凭借着敏锐的投资眼光,曾水波在石材行业捞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此期间,水头的石材行业也飞速发展,突破了传统的营销产业,从以往的单一展销、出口外销等传统途径中另辟蹊径,逐步走出了一条流水线加工、品牌化经验和连锁式推销的路子。对市场有着敏感观察力的曾水波紧随市场脚步,依托刚刚崛起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的“闽南石材经济区”和“中国石材城”等计划,在2001年南安水头镇建材大道1号地段成立了三利石材工艺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曾水波紧紧抓住南安石材行业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逐步扩大公司规模,脱颖而出成为石材产业中的佼佼者。
管理
事必躬亲的“校长”兼“校钟”
曾水波事无巨细,常常亲力亲为。他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生产、管理,戏称自己就像企业的“校长”兼“校钟”。经过精心管理,曾水波的石材生意开始蒸蒸日上。他开始引进世界一流的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加上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敬业精神,承接了国内外众多的大型建材工程,如: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等,稳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且打入东南亚、日本、美国、中东等国外市场。
曾水波明白真正要做好一家企业,靠的不仅仅是市场的销量,更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只有为客户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在当地,只要有外地客商前来购买石材,当地人就会向他们介绍道:“你们想要买好的石材吗?那就去找三利吧。也许他们的石材不是最便宜的,但是三利的石材质量绝对是可以保证的!”正是有了这样的口碑,很多客商都慕名来找曾水波做石材生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作质量是员工的使命。“现在有些石材加工厂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同样的荒料,切薄一点就可以多生产一点,但是这样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了。”曾水波说。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曾水波说:“我经常对员工们说,你们在生产每一平方板材的时候,都要把自己放在顾客立场来想问题。如果是你们,会买自己生产的石材吗?我们要追求品质,以质取胜”谈到石材质量的曾水波显得格外认真严肃,他说, “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产品,又如何能够卖给客户呢?”
正是凭着这种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以及想客户之所想、推己及人的态度,曾水波的三利石材才赢得了诸多客商,更赢得了“好石材,找三利”的好口碑。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曾水波也认识到 “亲力亲为”“包办式”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为了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曾水波还报读了厦门大学EMBA中美国际市场营销研究生班,希望通过学习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国际战略,为企业谋求经营与管理升级,让三利企业能够实现再一次质的飞跃。
突破
出国门只为寻找好石材
随着石材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的石材原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的生产需要,于是,许多石材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外的石材原料市场。一时之间,众多石企纷纷开始抢滩国外石矿。一向重视石材质量的曾水波当然也毫不示弱,开始计划出国查看国外的石材资源。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国外的石矿资源,从源头上保证石材的品质,曾水波惴惴不安地踏上了远洋的飞机。对于初出国门的曾水波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无疑就是语言沟通问题。虽然之前在学校学习过一点英语知识,但仅用于普通的交流还有难度,更不用说和国外的矿主进行石材交易和深入交流了。
但沟通上的障碍并没有让曾水波退缩,心想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够办到。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机会。就这样,乐观不服输的曾水波开始在欧洲各国的石材矿山之间奔波。
“刚开始由于语言交流有点困难,前期主要靠当地的一些翻译。后来和外国人接触多了,自己也慢慢的学会了如何与他们交流,后面就不需要翻译了。在国外的时候,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矿山,前脚刚下飞机,后脚就踏上开往矿山的汽车,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在另一个国家了。”忆起首次出国的经历,曾水波感慨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了颇多。通过这次经历,曾水波对国外的石材市场和矿山也有了深入地了解,也与一些矿主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直接和国外的矿主合作从他们手上买到第一手的石材,这样不仅可以省去中间的许多环节,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保证了石材的质量,才能保证卖给顾客的是有品质的石材。”曾水波总结说。
曾水波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主要矿山,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这次的经历让曾水波收获了许多,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曾水波虽然已经能够流利地与外国客商交流,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仍旧每年坚持出国考察学习。
创新
瞄准“人造石”新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曾水波不仅把三利石材工艺有限公司搞得绘声绘色,还紧随其后成立了如今的福建三利石业有限公司。
三利石业现已经发展成一家集荒料、工厂、工程为一体的大型石材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进口国产荒料销售、异形、平板、石雕工艺品、人造岗石生产、工程装修等诸多领域,并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及国外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石材企业。三利石材工艺和三利石业两家公司总占地面积90000多平方米,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的主要大中城市。
随着石材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石材品种、样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种全新的石材品种——人造石,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逐步成为装修建材市场上的新宠。
只有正确把握住趋势才能战胜市场。在看清行情的变化之后,有着敏锐市场眼光的曾水波决定也投入到人造石的生产中。“人造石是以树脂、石粉、颜料等的混合物制成的,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曾水波介绍道“天然石材是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它的纹理、质地都是无法改变,人造石却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人们喜欢的花纹颜色。”
人造石的很大一部分原料是把开采天然石材产生的巨量的废料,变废为宝生产人造石材,生产出比天然石材更多的建筑装饰材料,这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环保的主题,而且具有巨大市场前景。“人造石还综合了天然石材和瓷砖的有点,既可以生产像瓷砖一样固定的花纹和颜色,又可以达到天然石材的厚度与宽度。”曾水波津津有味地说。
认清人造石的市场前景后,曾水波决定开设人造石的生产线。“目前,我们人造石的生产线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预计2012年10月份左右就能有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制造。并打算在2013年初的时候达到三条人造石生产线。”曾水波自信满满地说。
成功的人能达到并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们在别人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曾水波也正永不止步地朝着另一座成功的高峰前进着。
幸福
铁汉也有柔情时
在忙于事业的同时,曾水波也关心着家乡建设和发展。作为南安市总商会第十一届执委会副会长的曾水波也积极热衷于商会的发展工作。他表示,南安商会为世界各地的南安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近几年来,在商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团结、帮助、引导广大会员,帮助会员改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为会员提供诸多福利。
“商会不仅是一个沟通的平台,更是奔波在各地南安人的另一个家。商会把大家聚集起来,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助,也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大家齐心协力为商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也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曾水波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扬我们‘爱拼敢赢’的南商精神。”
时刻忙碌的心也需要一个地方休憩,匆忙的脚步也渴望有一个地方停驻。如今曾水波的三利石业正稳步上升,在工作之余,曾水波说:“除了工作和必要的应酬外,我会带孩子到安平桥散散步,看看夜景,和家人聊聊天,挺惬意的。”事业和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奋斗的目标,从走向社会开始一次又一次,始终伴随着人们尝遍酸甜苦辣、走过人生四季。为了家人的期待,曾水波拼搏着奋斗着,和家人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坚定了永不止步不断继续奋斗的决心。
曾水波无疑是幸福的。对石材行业的执着与热爱,让他功成名就。对家庭的责任,对孩子的关爱,是他无限的动力。曾水波踏着坚实的步伐一路走来,用毅力创造事业辉煌,用真诚书写壮美人生,用智慧和汗水带领三利石业创造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