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石材圈的大龄青年:陈志伟
八零头的陈志伟,相比那些八零尾以及九零初石二代们,显得老成许多。言谈间,思维的清晰及语言的简洁有力,也许,他的话里并没有太多华丽的激情,但也能让人感觉到思考的重量和让人感觉到了稳重的力度。
正文
1陈总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石材?
08年开始的,走的还是工地、矿山的资源路线。刚毕业时,就在跟香港的工地,跟了几年后才开始做大理石。一开始也是做花岗岩。现在漳州也有矿山在推广。
2你觉得现在石材市场情况如何?
市场不好啦,但是也看人做。蛋糕也还是有的。
3洗牌对于行业来说,是喜,是忧?
以前生意好做,随便做,现在行情不好就要增加管理成本,控制采购成本,任何决策都需要更加谨慎。洗牌可以滤掉一些不那么专业的企业,留存下来的,都会是源头、品质好的。对于行业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4在这样的情况下,豪展都有哪些应对措施?
坚持做特色、质量。我们的金蜘蛛、白玉兰、柠檬金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同时,还精于加工,这就保证了豪展的竞争力。
5品牌是否是应对市场低潮的一条路?
石材的发展之路,我比较看好的有两条,一条就是掌控资源,这也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另外一条是把控终端。其他夹在中间的,都会比较被动。做品牌,打造鲜明的形象,具备产品优势,形成营销体系。这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对于经营者的思维也是很大的挑战,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但是品牌一旦建立起来,营销渠道一旦铺就,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这是一条极好的路。
6豪展是否考虑走品牌之路?
品牌肯定是要做的,但我个人短期内还是会走资源这条。但我的家族,已经开始试水品牌。致尊,已经初具雏形,形象也甚为鲜明。现在的消费者品味提升,传统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品牌是必须的。
7陈总是二代还是一代啊?
我算是二代吧。上一辈是做矿山的,我现在做大理石,可以说是有传承,也有创新。在水头做石材的年轻人,没几个人敢说是白手起家的。不管怎么说,总是逃不了家族的影响。可以借力一代打下的基础,为什么不呢,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做。
8现在水头的石材市场二代当道,你觉得气象如何?
是啊,一代已经转为幕后,二代活跃。二代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石材产品慢慢升级了,市场、门面、广告都高大上起来了。早期的石材印象都是脏乱差,现在则不然。接力得挺好。二代有鲜明的路线及思维,很有想法,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不足就是比较不稳,想法比较理论化。但这是有好处的,够大胆创新。
9一代与二代之间存在冲突吗?
冲突是必然的,需要时间来调和。当二代能够向一代证明他们的能力时,这种冲突就会淡化。用时间来证明吧。
10其实,水头的石二代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他们都年轻得可怕。
是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吃苦耐劳,也很实干。外国人也觉得惊讶,十几岁背着几百万去外国买石头。这是其他行业的人很难想象的,也非常辛苦。
11他们对石材的敏感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是的,生活在这个氛围里,从小耳濡目染,很多是看着父母打拼长大的。所以,他们可以做到既年轻又有经验。
12水头这么集中的石材企业之间,是合作多于竞争,还是?
各有各的客户,很多时候也是互相配合的。相辅相成吧!
13有没有可能联合形成规范行业的力量?
需要时间吧,因为这需要强势而有说服力的个人或者组织出来领导。而且石材比较特殊,天然的东西,有瑕疵的,有完美的,价格差距大,很难标准化。一定程度的规范化还是可以去努力争取的,可以避免恶性的市场竞争。
14你对这个行业带有什么样的情感?
做一行爱一行,这是事业,全身心投入在这里。任何行业都会有烦恼,都有竞争。但是,如果选择了一个行业,要想做好就只能坚持做下去。石材不管过多少年,它都是很好的行业,因为天然的东西始终无法替代。其实,任何时候都有人说市场很差,喊着狼来了,但是大家始终都是还在做。
15在做石材的过程中,比较印象深刻的困难有什么?
做一个品种,做上三五年,后来资源不好了,要重新开始,重新找品种,这就是比较费劲的事。还有,跟外国人的关系很难打理。当然,不管是什么困难,都要面对,去解决,这在任何的行业都是一样的。
16在人员的管理上,有什么心得?
难点在于一线工人的管理,流动性太大。只能是通过提升福利来留人,沟通方式也要更加人性化。
17有着什么样的圈子?
与更年轻的圈子侧重点不同,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但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石材人都是一个圈子,那就是微信的朋友圈,通过朋友圈都能很好地彼此了解。
18豪展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在可控的前提下,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绝对不会盲目扩大规模,坚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结语当石一代慢慢地隐于幕后,当更年轻的石二代在创新的道路上冲锋陷阵,像陈志伟这样年龄层的石材人,似乎更理智、更沉稳,也更清醒。他们眼里有着石材行业的方向,也在探索新的蓝海,已然代表了石材行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