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镜岭镇西坑村背枕月山,一条桂溪从村中潺潺流过,这里有着一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坑石雕,让小山村名声在外。
西坑村石宕自然村村民祖祖辈辈以采石雕刻为生,造就了一代代的石雕艺人。吴新夫从事石雕已30年,是石宕自然村最年轻的石雕传人了。他说,西坑青石具有色似翡翠,质地细腻,遇水微绿的特点,非常适宜于精雕细刻。

走进西坑村,随处可见西坑石的身影。石狮子、石窗户,石门框,石洗衣板,这些石刻身上都能看到老手艺的影子,它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沃洲湖真君殿内的蟠龙石柱、杭州四季青的仿古塔、奉化溪口蒋母墓道的墓碑石柱等,蹲坐在嵊州市城东大桥头的4只大石狮,长11.5米,宽0.9米,高2.3米。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于2006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评为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吴新夫说。
西坑青石开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绍兴群文大观》中也说: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为建造“馆娃宫”,下旨派大臣寻找一种须由名石雕刻的工艺造型品置于宫中。使臣翻山越岭觅道而行,一路来到新昌西坑村。闻听山中有叮当之声,原来有雕刻石匠在作业,即求艺人将所雕产品送往姑苏“馆娃宫”。南宋建都临安,御道、碑亭、牌坊、园林建筑多系西坑石制成。明清后多运往外地作园林景观建筑,誉称“江南第一石”,盛销海内外,历久不衰。
多少年来,石雕艺人们以其丰富的想像力、精湛的工艺,为洁净如水的碧石构思雕刻各具风姿的作品。尤其是石狮子,口衔石球,扬眉瞪眼、张牙舞爪,每只都不同,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西坑的灵山秀水,以及西坑人对民间艺术的孜孜追求,孕育了“西坑石雕”这朵散发着山野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